查看原文
其他

昆虫分享 | 我们身边的蚂蚁

壹木读书会 蔷薇的天空
2024-09-04



  昆  虫  分  享  

~  我们都是生活的记录者  ~


文图视频:@蔷薇的果果

会议录制:壹木自然读书会




写在前面的话:

这是今年10月10日我在壹木自然读书会“观察一棵树”活动做的一次线上昆虫分享。感谢那晚前来听我讲故事的小伙伴们,感谢小伙伴们的鼓励 (*˘︶˘*).。.:*♡。最开心的是小丸子邀请来了我们崇拜的翅膀老师做嘉宾,我们可都是跟着翅膀老师掉进昆虫坑里的啊,翅膀老师是我们的昆虫启蒙老师。那晚,可把大家激动坏了,分享完了都还舍不得散场,恨不得把第二天那场也一起挪过来。非常美好的一晚,值得记录。


在此,要特别感谢翅膀老师的指正,让我受益匪浅不足之处我已补充在文末。此外,还要感谢志愿者团队后期的整理工作,小伙伴们辛苦了一群人能走得更远,真好。


—— @蔷薇的果果


  翅膀老师点评:

· 第一场嘉宾点评


❤  第一场虫虫分享

· 窗外的客人-马蜂
· 小叶榄仁与它的虫虫住客
· 惜虫缘  享自然 看昆虫小白如何与虫虫结缘


❤  第二场虫虫分享

· 瓢虫成长记
· 植物医生眼里的虫子
· 核桃扁叶甲的观察
· 我的知了树









大家好,我是榆树组的组长@蔷薇的果果。今晚由我代表我们榆树组来参加这次分享。我“最近迷昆虫”,其实这个“最近”说来也有四年多了。跟着翅膀老师掉进昆虫这个大坑,掉进去就爬不出来。自己掉进去还不算,还要把身边的小伙伴一起拖进去。我们组就有好几个昆虫爱好者,特别是@白桦林和@凤舞九天 昆虫知识特别棒,还有我们的植物医生@兔子,常带给我们显微镜下的昆虫细节,让我们惊叹不已。我们观树的过程中就又顺势把我们组曾经怕虫的小伙伴也一起拖进了坑里,观树也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观虫,而且毫无违和感。什么买菜时发现的虫啊,做核酸排队时也能发现虫,甚至刷山上厕所时墙上发现的虫啊,居然都那么惊艳。。。一群人一起观察视野也拓宽了许多,我们的点滴微光终将汇聚成“星辰大海”。在此,要感谢我们组的小伙伴们这一路的陪伴与同行,让观树变得充满意义。

今天我要分享的就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昆虫,蚂蚁。相信我们许多人小时候都对蚂蚁产生过好奇,看它们排着队牵着线的走路,撒点饼干渣给它们来一场“天上掉馅饼”,看它们如何搬走它们;拿截粉笔围着它们画个圈圈,看它们还能不能找到自己行进的路线....今天,我就来讲一下我观察到的蚂蚁们有趣的故事。


讲之前先讲一下蚂蚁的基础知识。蚂蚁,是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同属于膜翅目的还有我们熟悉的蜜蜂、马蜂这些蜂类,所以蚂蚁和它们是一家的。反而叫白蚁的却不是蚂蚁,它属于蜚蠊目,也就是说它和蟑螂是一家的。在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中期,蚂蚁与马蜂有着相似的祖先,这类蜂开始营地下生活,背着翅膀在地道里钻来钻去反而不方便,翅膀就逐渐退化了,变成了蚂蚁。但是在繁殖蚁身上还能看到翅膀,因为要婚飞。


蚂蚁,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昆虫,它们分工明确,有保育员、清洁工、侦查蚁、征粮队等等工蚁,就是工作的蚂蚁,还有保卫蚁巢安全的兵蚁。兵蚁其实也属于工蚁,只是它的体型要大一些。蚁巢成员通常由蚁后,工蚁,兵蚁,繁殖蚁组成。后三者都是蚁后的子女:工蚁兵蚁全部都是雌性,也就是蚁后的女儿们,它们通常没有繁殖能力,但是整个蚁群的日常运作,繁荣昌盛几乎全靠它们;有繁殖能力的呢就是繁殖蚁,它们是养尊处优的公主和王子,它们是不工作的,但是它们有翅膀,就是我们常说的“飞蚂蚁”。翅膀赋予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婚飞”,繁衍后代。婚飞后,王子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不久后就会死去;公主则会脱落翅膀,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筑巢,开始建立属于它的蚂蚁王国。图上这只就是蚂蚁公主,也就是未来的蚁后,看,它腹部很饱满,成功婚飞后,里面就将储存够用一生的精子。


带翅膀的蚂蚁,我们时不时都能看到,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常把它们和白蚁混淆,觉得飞进来就会啃家具,一看到墙上有,就会一拖鞋拍死它。我印象最深的是,拍死它们后,墙上同一个位置还会有蚂蚁飞上去。打了又有,后来我就试着用蚊香去熏它们(那会儿我还小,对什么都很好奇)一熏就掉下来了,墙上不会留下痕迹,也就不会再有蚂蚁飞上去。当时不明所以,现在知道了,这可能是因为它们身上的性信息素残留在墙上的缘故。


接下来进入我今天要分享的主题:



在版纳植物园,很容易见到这种黄色的蚂蚁。我拿着相机一凑近它们,就在镜头里发现它居然看见我了,正虎视眈眈对我怒目相向,就是上面这只蚂蚁,气势好凶,把我吓得直往后退。我也一下就认出了它们,它们就是传说中的黄猄蚁,是我一直想看的蚂蚁,终于看到了。黄猄蚁,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它们喜欢在树上筑巢,活跃在树上。


回来放大图片才发现它们在“放牧”蚧虫,这里是它们的牧场。除了蚜虫以外,蚧虫的蜜露蚂蚁也很喜欢。


看下蚂蚁的脚。我当时靠近它们的时候,帽沿可能不小心碰到了它们的枝条,就有几只蚂蚁迅速沿帽子爬了上来。都走远了我才感觉到脖子上有东西在爬动,伸手一摸,才发现是几只蚂蚁。有一只还顺着相机带子爬到了相机上,我对着它吹了几口气居然都没把它吹飞。抓得非常的紧,这让我很震惊,我还吹不飞一只蚂蚁了?我深吸了一大口气用尽力气又吹,心想这下总该飞了吧。结果它两只前足牢牢抓着相机边缘,后面四条足和身体已经飞起来了飘在空中,都还是没把它吹下去。惊得我眼睛都瞪圆了,也不知它用了什么魔法,那画面就跟动画片一模一样。我彻底被它打败了。只好用手把它弹了下去。



赶路追前面小伙伴的时候,发现旁边一棵树的横枝上有一队蚂蚁在跑,我赶紧凑过去看。没想到一只负责巡逻的蚂蚁(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兵蚁)立即发现了我,冲了过来对着我咧开它的上颚。看得我脖子一紧,幸好刚才爬到我脖子上的蚂蚁没有咬我。后来在这种红花西番莲上也发现了很多黄猄蚁,估计是上面的蜜腺吸引了它们前来觅食。它们一旦发现我就会像松鼠那样翘起腹部示威,想吓跑我这只两脚兽。据说有的黄猄蚁还会站到小石头上虚张声势,俯瞰对手,就像人类吵架的时候站到椅子上一样,想从气势上压倒对方。



黄猄蚁特别喜欢柑橘树。没走多远我就发现了它们的“空中楼阁”叶巢,有大有小,大的比头还大,小的也比我的拳头大一些。很早以前就听说过,过去的集市上还有人专门卖这种叶巢,有果农种了柑橘树的就把它买回去往树上一挂,让蚂蚁来当保镖,帮他们保护树,用来防治柑橘树上的病虫害。

说到这里就想起一件奇怪的事:今年夏天我家阳台上不知为何来了很多蚂蚁,它们在我的栀子花上安营扎寨开起了“牧场”,每天都能看到它们在阳台上跑来跑去,叶子上给我放牧了很多蚧壳虫。让我很郁闷。但同时我又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之前栀子花上还有很多红蜘蛛,我怎么除都除不干净,但自从蚂蚁来了以后没多久,我就惊奇的发现叶子上干干净净的了,一只红蜘蛛都没有了。不知是不是这些蚂蚁的功劳,小伙伴们可以留意观察下有蚂蚁的树上面是不是虫害要少一些,当然除了它们养的蚜虫蚧壳虫这些“奶牛”除外哈。

黄猄蚁的这些巢大多都很高,只能透过长焦镜头勉强拍几张。呐,这张图上就正好拍到巢外的蚂蚁正在拉拢叶子筑巢,巢里面的蚂蚁则会夹着准备吐丝结茧化蛹的末龄幼虫宝宝,用它们吐的丝在里面粘合叶子。巢里巢外的蚂蚁齐心协力一起把一片片叶子粘合成一个球形的叶巢,它们就住在里面。据说里面还会被隔成一个个小巢室。这就是蚂蚁的“空中楼阁”,那“空中花园”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继续看。



4月观察树的时候,我在一棵栾树上发现了一个巢。以前也在这里看到过它,当时远远望去我以为是胡蜂的巢,就没太在意。这次再看见它时,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它是用泥做成的,跟胡蜂用木屑做的巢完全不一样。



这是胡蜂的巢,就是我们常说的马蜂窝,其实这种球形的巢是胡蜂的巢,马蜂亚科的巢是没有外面这层球形的壳的,是呈莲蓬状的(稍后柳树组的@晨雾 将给大家详细分享马蜂蜂后筑巢产卵喂宝宝肉丸子的精彩记录)胡蜂的巢是胡蜂啃咬树皮,把木屑嚼碎混合唾液粘合成的,外观上会呈现这种像贝壳一样的一圈圈的纹路。




而我在栾树上发现的这个巢很明显就是用泥做的,难道是传说中蚂蚁的“空中花园”?我赶紧跑过去看。果然在树干上发现了来回奔跑的蚂蚁。
一问才知道它们居然就是传说中的举腹蚁,这个巢就是它们的。曾经在《博物》杂志上看到过它们,印象很深:它们的腹部桃心状,经常往上举着,故名举腹蚁。当它们受到威胁时就会伸出腹部末端的蛰针,瞄准对方甩一滴蚁酸,就像扔蚁酸弹一样。让我印象深刻,没想到我终于看到它们了。


传说中蚂蚁的“空中花园”在南美洲热带很常见,据推测估计是因为那里雨水多,地面容易被淹,就促使蚂蚁往树上寻找栖息地,它们用唾液和排泄物将土块粘起来在树上营造巢穴,从此开启了树栖生活。你看这个巢这么大,一口一口的,得叼多少泥才能筑成啊。

膜翅目家族的唾液似乎是很强大的粘合剂,看前面胡蜂的巢和这个举腹蚁的泥巢防水性似乎也很强,雨水都没将它们摧毁。后来有一天下午我出门去看树,很热,但是树荫下一点也不热,我抬头看树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复羽叶栾树伞一般的复羽叶能给蚂蚁的泥巢遮挡阳光防止暴晒,又能在暴雨时减弱雨水的冲击力,看来它们在这里筑巢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而不是随意选择的。


为什么称这些树上泥巢为“空中花园”呢?是因为它们囤食物时,有时会囤进一些种子,种子在泥巢里发了芽就长了出来,就像“巴比伦空中花园”一样。而我看见的这个泥巢没有长出植物,但仔细观察会发现树上有些像铁丝一样的东西,放大后能看出是植物的藤蔓,上面已经没有了叶子,光秃秃的。这让我想起蚂蚁的领地意识很强,不准动物靠近它们的树,也不允许其他植物靠近它们的树,一旦藤蔓缠绕过来它们就会立即采取措施,或咬掉,或注射蚁酸,让叶子掉落无法生长。保护好它们的树就是保护好它们的领地,树好它们的家园才好。


后来我在冉浩老师的书(冉浩老师是我国蚁学大佬,国内的蚂蚁最权威的莫过于冉浩老师,而世界蚁学权威则是爱德华·威尔逊,那我们“壹木自然读书会”群里的蚂蚁大佬就是叶峥嵘老师)冉浩老师的《蚂蚁之美》里面的有个章节是专门讲“蚂蚁花园”的,有对举腹蚁这种泥巢的描述,里面说这种巢在我国南方有发现,但也只是泥巢,并没有长出植物。书里写到“这些没有种植物的泥巢也许是蚂蚁花园进化的一个中间环节...”



看完了蚂蚁的“空中楼阁”“空中花园”,再来看一下蚂蚁的“树上城堡”。这棵泡桐树的树皮上裂了很大一个口子,一窝蚂蚁在里面筑巢也有好几年了。那天我路过的时候习惯性的往里面看了一眼,没想到正好看见一只蚂蚁匆匆忙忙的从里面跑出来,嘴里衔了块木屑,跑到边缘处就开始高空抛物扔垃圾。可把我激动坏了,这画面以前只在别人的视频里见到过,当时把我羡慕得不行,一直想亲见,没想到真的看见了。



这还不算,后来我再去看的时候,注意力放在了它们的“城堡”里,我发现树干木质部上有很多孔,像一个个窗户。我正盯着看,突然一个窗户里闪现一个身影,扔下一坨垃圾就缩回去了,把我惊得,还以为眼花了,又盯着看,就看见差不多每隔1分钟左右就会有不同的蚂蚁出现在不同的窗户上。要猜准下一只蚂蚁出现在哪个窗口就跟打地鼠一样充满随机性。不太好拍,我只能盯着其中的几个窗户守株待蚂蚁。看一下视频。

这些是它们的建筑垃圾,它们在这棵泡桐树里掘洞挖巢穴,扩建宫殿。我看见它们的时候分别是8月底和9月中旬,估计是要准备越冬囤粮了,多挖几个巢室,多储存一些食物。估计它们的种群数量也扩大了不少。我以前还以为它们扔垃圾都是走的内部通道,老老实实的从里面的迂回的路出来,没想到直接从“城堡”上空往下扔。确实方便了很多。我要是变成蚂蚁的话,肯定笨死了,会被它们嫌弃。我肯定是老老实实走里面。这些垃圾扔下去后,再由下面的蚂蚁捡起来,再扔到树下去。就是我们第一段视频里看到的那样。

这是“树上城堡”的蚂蚁“扔垃圾”,那“地下王国”的蚂蚁又是怎么“扔垃圾”的呢?



4月底,我去观察我的榆树吉祥的时候(啊,我有一棵榆树叫吉祥,大家都知道哈)就在吉祥jio下的蚂蚁洞外发现了很多昆虫的“金属配件”,有蝉的面具,有花金龟金光闪闪的壳,甚至还有很多鼠妇的躯壳。



这个洞当时还不大,如果不是看见蚂蚁在里面进进出出,周围还有一堆昆虫“金属配件”的话,我可能都还意识不到这里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蚂蚁的“垃圾场”。蚂蚁,很爱干净,巢穴里面有专门堆垃圾的地方,巢外呢也有专门的“垃圾场”,它们会把巢内的垃圾,包括同伴的尸体全部扔到洞外的垃圾堆里,远离它们的巢穴,远离它们其他的出入口。



8月初我再去看时,这个小小的蚂蚁洞已经变成了大大的蚂蚁堆,像福建土楼“四菜一汤”,现在有三菜了。也像极了甜甜圈。看一下视频。


从这些土粒可以看出它们也在扩建它们的地下宫殿,和前面“树上城堡”高空抛物扔垃圾的蚂蚁一样,扔的都是建筑垃圾,只不过一个是木屑一个是土粒,一个住在树里一个住在地下。在这堆土粒里,我发现了一些白色的像半截米粒一样的东西,看上去有点像幼虫羽化后留下的茧壳。说到幼虫呢,那就不得不说一下蚂蚁搬家。



有一次刷山的时候,我发现一队蚂蚁在搬家,就在黑种草的下面,从石头缝里源源不断往外冒了很多蚂蚁出来。


它们一路翻过石头,排着长长的一条队伍,居然还过了街。我顺着它们走,发现它们到了小路对面另一株黑种草下面。当时我想,是要下雨了么,蚂蚁在搬家了。当时天气确实也不是很好,但是下雨的话,不是应该往高处搬吗?它们搬的地方是一个有点倾斜的土坡,它们从坡的高处搬到了低处,然后钻进黑种草下面不知往哪个方向去了。


回来后,我一肚子的疑惑,就放大图片看,发现它们嘴里叼的东西怎么圆圆的,看上去整个画面就是圆头圆脑圆屁股。我突然意识到食物不可能这么圆润,它们搬的很可能是它们的宝宝。我放大图仔细看,似乎有幼虫,也有蛹。卵的可能性不大,卵完全可以搬定了以后再产。我一下豁然开朗,蚂蚁搬家当然要搬它们最重要的资产了,还有什么比宝宝更重要的呢?


后来在博物杂志的群里问了一下,得知是刻纹棱胸切叶蚁。很巧的是当时我问的正好是小叶老师,就是我们壹木自然读书会群里的蚂蚁大佬叶峥嵘老师,那时我还没加入读书会,没想到1个多月后我加入读书群里,一下就认出了他。实在是太巧了。不得不说我们壹木自然读书会群里真是藏龙卧虎,大佬云集,我这个小白光是看聊天记录就能学到很多。

【后记】关于刻纹棱胸切叶蚁我讲漏了一部分,在此补上: 它们是有行军性质的蚂蚁,而且最令人惊讶的是它们没有蚁后,所有工蚁都具有生殖能力,能孤雌生殖,也就是说不用交配,不需要雄性就能产卵,孵化出的也是一只只雌性蚂蚁。而那些年老的无法继续产卵的工蚁便担当起了“兵蚁”的角色,一路保护全体成员的安全,以及担任外出觅食的工作。总之大家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完成大迁徙,一家子就是要整整齐齐,一个都不能少(详见:蚂蚁,你们去哪里呀?


我们小的时候就知道只要看见蚂蚁往树上搬家,就知道要下雨了,蚂蚁似乎比我们更能感知到天气的变化。相信我们很多人小的时候都对这种现象充满好奇,蹲在树下看过蚂蚁往树上搬家,觉得很神奇。5月底成都接连下了几天的雨,我去看吉祥的时候,发现旁边的银杏树干上出现了一条触目惊心的“隧道”,从距地1.6米处开始一路向上。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触目惊心的“隧道”,不知是蚂蚁还是白蚁的,几天前这里都还是干干净净的。


我就靠近了仔细观察,在隧道的一个狭窄处,发现了一个缺口,踮着脚一看,看到了蚂蚁在里面匆匆忙忙的往来奔跑,井然有序,居然都没有彼此相撞,那么窄的地方。真没想到蚂蚁居然会有这么壮观的蚁道。我很好奇,想看看这隧道到底是什么做的,就伸手去摸了一下。发现是木屑,还有一些潮湿,估计是夜里的雨把它们淋湿了,下面似乎还用了一层黏状的物质来让木屑固定成形。估计是接连几天的雨,让这些蚂蚁修起了隧道,这样一来它们在里面上下往返奔跑外出觅食的时候,就不怕被雨水侵袭了。这么大的工程,它们得啃多少木屑啊。


我就盯着它们看,想看清它们是从哪里啃来的木屑,但大部分蚂蚁都空嘴去空嘴回。突然一只蚂蚁跌跌撞撞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它搬了块小指甲盖大小的树皮一路往上爬,不知要扛回去做什么用。它扛着树皮没有走隧道里面,而是走的外面,走得还挺快的,估计它这辆“搬运车”超高了,隧道进不去。


第二天我再去看的时候,发现之前那个缺口已经被它们修复好了。我一直想看清“隧道”最高处是不是有巢,巢又是什么样的,但踮着脚伸长脖子围着树转了一圈都看不见,感觉到了那里隧道就凭空消失了,不知是不是把巢筑在了树的里面,就像前面我们讲到的“树上城堡”扔垃圾的蚂蚁那样。


我不知道这是什么蚂蚁,拍又拍不清,询问后猜测可能是某种狡臭蚁。我认蚂蚁不行,除非是像前面提到的黄猄蚁、举腹蚁这些识别特征很高的蚂蚁,我才认得出来。但是,不管它们是什么蚂蚁,观察它们的行为是非常有意思的事,很吸引人,可以守着它们看很久。


观察昆虫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就是要静下心来,花点时间寻找蛛丝马迹,比如树下的一些木屑啊,腐木下面啊,树皮里面啊,突然晃动的叶子啊,树上一些奇怪的地方啊等等,还有就是很多昆虫喜欢藏在叶子背面,可以翻下叶子或者蹲下换个视角观察。。。


特别喜欢一句话“我们不是梭罗,但我们可以培育捕捉细节的眼睛和透明安静的心”。花点时间守着它们看,就有可能观察到一些有趣的行为现象。能认出它们是谁当然很好,认不出也没关系,不用去纠结它们的名字,昆虫定种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一般对于我们刚入门的昆虫爱好者来说,能认到“科”我就已经很心满意足了,有的还只能认到“目”,比如革翅目的昆虫统称为蠼螋,能认出它们是蠼螋我觉得就差不多了,下一步再来进阶到“科”,到“属”,一步步修炼进阶,不要心急。


我感兴趣的是它们的行为,先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总有一天会揭开谜底,知道它们到底是谁的,这样呢印象就会更深。今天讲到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感兴趣的小伙伴,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蔷薇的天空”。谢谢大家听我讲故事,希望你们也觉得有趣,希望你们喜欢,谢谢大家。


杨小峰(翅膀老师)

嘉宾点评:


前面几位朋友的,我也听了,就是首先感谢大家对我的这个书(《追随昆虫》)的认可。大家表现出来的热情我是非常的欣赏的,我觉得甚至已经超越了我现在的热情,我现在可能整天总是想去考虑一些什么深层次的东西,但是还是应该要保持初心,最好的一些结果,都是出自于最大的热情。


我听@蔷薇的果果 在讲的时候,她已经很专业了,特别是她提到“上颚”这个词。我比较喜欢听到这个词。我们在科普的时候,像我那本书的首印,我其实是用了“大颚”的。早期的科普也都是用这个词的,后边我也咨询了很多人的意见,到底怎么样来描述这个词?特别是学院派的意见,他们说你最好还是用“上颚”。“大颚”这个词,它并不是一个术语,“上颚”是术语,因为确实昆虫取食或者是截取东西都是用上颚的。但是就会有一些,特别是到了比较专业的这个地步,比方说这个牙齿,就是那个垃圾虫的,它在取食的时候,是叫“捕吸式口器”,它有一个大钳子,它用这个钳子夹住猎物,注入消化液,然后再吸回来。所以它是捕吸式的,又能捕又能吸,也叫“双刺吸式”,就是它刺进去,然后再去吸。这个东西就不能叫“上颚”了,反而你叫它“大颚”是可以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大颚它很笼统。你感觉它像一个上颚,其实每一对它是由上颚和下颚愈合而成的一个中空的管。所以我在重印的时候,我就直接改成“口器”了,首先避免“大颚”这个词。


纠正一下,那个蚂蚁搬家,蚂蚁搬家我们认为它基本上是跟下雨没有任何关系的,就它并不预示着下雨。大家如果野外观察的多了以后就会发现,如果它是下雨前搬家,那它下雨的时候绝对不会搬家,但其实我们会发现,很多情况下,它就是在下雨的时候搬,在晴朗的晚上也会搬。搬家的目的只有一个,但原因有很多,有的时候是自身食物,或者是遇到外敌了,或者本种的互相竞争,总之搬的时候,它是要搬幼虫和蛹,这两个状态,都是非常容易脱水的,所以它不可能在烈日暴晒的时候来搬运,因为搬运过程它们这些色体就死掉了,所以它一定会是在两个天气条件下,一个就是阴雨,这时候湿度很大,然后一个就是晚上,它蒸发的也相对少。


【后记】@蔷薇的果果 补充:

谢谢翅膀老师指正,学习了。刚才讲到的刻纹棱胸切叶蚁 搬家,确实不是因为下雨才搬家的。分享时由于时间关系就没有讲到它们的习性,看来还是不能漏。在这里补充一下:刻纹棱胸切叶蚁 是有行军性质的蚂蚁,而且最令人惊讶的是它们没有蚁后,所有工蚁都具有生殖能力,能孤雌生殖,也就是说不用交配,不需要雄性就能产卵,孵化出的也是一只只雌性蚂蚁。而那些年老的无法继续产卵的工蚁便担当起了“兵蚁”的角色,一路保护全体成员的安全,以及担任外出觅食的工作。总之大家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完成大迁徙,一家子就是要整整齐齐,一个都不能少(详见:蚂蚁,你们去哪里呀?




会议主持 & 视频录制 & 剪辑 | 胡勇

文字校对 | 分享者本人

图文排版 | 花叶青木

音频上传 & 图文发送 | 郑文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蔷薇的天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